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武夷山市人民政府 >  专题专栏 >  有效专题 >  争创文明城 >  创城进行时
武夷山市五夫镇:朱子薪火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2025-06-26 10:23 来源:武夷山市人民政府网站 访问量:

(通讯员 杨林川 陈畅)朱子故里五夫镇,武夷山东麓的一方净土。万亩荷塘铺展如碧色锦缎,接天莲叶间粉荷亭亭,风过处暗香浮动。这里是南宋理学宗师朱熹孕育思想的沃土,他少年受教、中年治学、晚年著书,近五十载的岁月在此沉淀。兴贤古街的青石板、刘氏家祠的御笔亲书、朱子巷的斑驳石路,共同诉说着“朱子故里”穿越千年的文脉悠长,能感受到生生不息的朱子理学文化积淀。

活态研学,沉浸体验启智润心。立足五夫资源禀赋,以“农文旅+研学”为抓手,结合理学思想发展,以朱熹“人生四境”(启蒙·格物·践行·传承)为时空脉络,以“八柱承教”(敬、勤、孝、思、忠、廉、韧、新)为思想内核,依托五夫镇“一庙一楼一院一仓一巷一营地”为核心的全域空间载体,构建“全龄适配、分层体验、文化转化”的立体研学产品矩阵,开发近百门研学课程。打造“非遗文化+”,开设大师工坊,让龙鱼戏、锡器制作从历史走进课堂,在指尖传递文明薪火。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创新推出“两岸大学生朱子之路研习营”“道在武夷·礼行天下”等35期国学经典研习活动,2024年累计接待台湾游学人员3600余人次。

文景交融,农旅生态链焕生机。五夫镇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线,系统整合朱子文化资源,串联“一像一庙一楼一院一仓”等核心文化节点,构建理学文化体验体系,开设非遗工坊现场展示非遗技艺,吸引游客参与体验;开发非遗课程将龙鱼戏的造型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将锡器制作工艺与现代茶器具设计相结合等方式,推进交旅融合项目强化文旅联动。通过创新情景活化历史的方式,举办祭祀朱子大典、朱子理学讲座、朱子文化书画展、彩虹跑、荷花季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开发“朱子家宴”“荷花宴”等文化餐饮,营造沉浸式历史文化体验场景。利用科技赋能,在兴贤书院等景点设置“AI 朱子”互动装置、虚拟现实体验项目,增强游客参与感与体验感,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深度融合。

城乡共美,文明实践暖民心。将朱子文化中的“敬自然、守礼序”等理念融入基层治理,结合村情实际完善村(居)村规民约,形成“朱子文化+古村落保护+乡民公约”的基层治理模式,引导村民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增强环保意识与文化认同感。在大将村试点创新制定《大将村卜空传统村落保护公约》,形成“朱子文化+大将古村落+乡民公约”的三维古村落保护模式。持续发扬“我与百姓拉家常”“我和百姓聊聊法”等经验做法,巧妙运用“民情茶话室”“吃茶话事”等阵地作用,持续推进婚丧嫁娶移风易俗,倡导传承“朱子婚礼”优秀传统婚俗文化,树立厚养薄葬文明新风。新华社2024年全国两会特稿中国民主基层案例列举了五夫镇民情茶话室机制,“农药喷洒误伤邻地作物朱子八字工作法化纠纷”案例在第二期全国“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训班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实现了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现代治理的深度互融。

依托朱子文化这一深厚的土壤,武夷山市五夫镇不仅成为农文旅协同发展的诗意示范点,更展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如何让传统文化真正“活”在当下、“火”在乡间。在五夫镇广袤荷影与千年文脉的交汇处,一场关于古与今、城与乡、理论与实践的无言对话悄然进行。这里不只是朱熹思想的栖息之所,更是时代精神觉醒、中华文化新生的一片沃土。朱子文化不仅让村庄焕发新机,更在百姓心中构筑起坚定信仰的灯塔,照亮了振兴的每一步路程。(中共武夷山市委文明办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