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起草说明
根据省委省政府、南平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我局提前谋划、认真组织、起草形成《武夷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现就“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有关情况作如下说明。
一、起草背景
“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五年规划,是主动适应新形势融入新格局抢抓新机遇的五年规划,是全方位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十一全会和市委五届十次、十一次全会指示精神,科学论证编制我市“十四五”规划,描绘未来发展蓝图,对推动武夷山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起草过程
(一)提前谋划,完成规划《基本思路》起草工作。2019年10月我局牵头相关部门,启动了“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起草工作。组织编制单位实地走访各乡镇(街道)、仙店生态工业园区、相关企业及市直部门,通过现场调研和访谈,准确把握市领导、各有关部门对“十四五”发展战略方向、目标、重大任务、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的考虑,注重与省上、南平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沟通对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形成《基本思路》(初稿),并发函征求各乡镇(街道)及市直相关部门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基本思路》。
(二)精心组织,做好“十四五”规划《建议》和《纲要》起草工作。2020年4月初确定由福建省社科院为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单位。根据编制日程,2020年8月启动规划《建议》起草工作,10月中旬形成初稿,发送市四套班子、市直各单位、各乡(镇)街道广泛征求意见,经两轮征求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建议》。11月26日,规划《纲要》初稿形成,11月27日发送市四套班子、市直各单位、各乡(镇)街道广泛征求意见,并收集发编制单位,经多轮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纲要》。
三、基本框架
《纲要》共十三章,分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是回顾十三五时期发展主要成就和研判“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
第二板块是提出“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阐明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定位、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第三板块是明确政策举措、政府工作重点,分别从产业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繁荣、民生福祉、生态文明、深化改革与社会治理九个方面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武夷山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具体任务和举措。
第四板块是“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要强化政治建设,加强组织领导、规划引领和宣传引导,强化衔接协调和项目支撑,强化人才保障,加强监测评估。
四、2035年远景展望
我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全方位高质量建成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科技创新治理体系能力更加完善,在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基础上,力争到2035年实现科技型企业60家,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增长15%;绿色高水平发展创新型城市全面建成,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以茶旅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全面优化、素质全面提升,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高质量高水平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高颜值”和“高素质”的国际旅游度假城市基本建成;居民收入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幸福,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文化繁荣兴盛,美丽武夷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平安武夷和市域治理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建成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
五、“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
全方位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迈出重要步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新型城镇化格局基本形成,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茶旅主导产业全面提质增效,现代服务业、现代绿色农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短板加快补齐,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南平市、全省前列;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得到新提升。
附“十四五”文件:“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武夷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1)
附“十四五”起草链接:“十四五”规划起草说明